往返于江蘇句容、江都、鹽城三地,對800余名當地村民進行追蹤觀察,深度訪談多名村干部、村民,拍攝上百幅照片,形成上萬字調研日志......9月8日,記者從江蘇大學了解到,由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財經學院的17名專家師生組成的調研團隊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田野調查,獲取了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
據了解,該調研團隊由江蘇大學新時代“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金麗馥領銜。多年來,作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新常態下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與保障機制、法治中國視野下農村基層治理法治化等,展開新時代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是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來推進的,這其中包括‘物’和‘人’的現代化,也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金麗馥表示,中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多年,去年依托學校與句容市政府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的契機,又組建了農業科技現代化研究團隊。“然而無論哪一研究方向,只有沉下去,才能讀懂鄉村。”
8月5日,田野調查的首站,金麗馥帶領調研團隊來到句容市8個鎮16個典型行政村開展農業科技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調研,通過關注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品質提升、農業科技人才培育、數字化鄉村治理體系、加強鄉村振興各方面保障上,收集各村鎮取得的成效及群眾滿意度等一手信息。
團隊調研發現,句容鄉村振興工作聚焦村民真實需求,基于本地村莊實際,綜合運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住房扶貧、金融扶貧等方法,保障農民生活需要,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團隊表示,未來將聚焦句容“農村人居 環境治理”“一村一品”“產業強鎮”等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通過質性分析明晰農業科技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助力句容打造丘陵地區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
8月16日、25日,調研團隊又分別前往鹽城市射陽縣、揚州市江都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調研,了解當前鄉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具體成效,感受到村民在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下的幸福愉悅的同時,也認識到當地村民對醫療衛生、治安、環境、交通出行和公共設施等條件的改善有著更大的期盼。
郭余豪是2021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全程參與此次調研的他白天深入調查,夜晚總結寫日志。通過與多名村干部、村民的深度訪談,郭余豪了解到目前鄉村治理過程中養老保障、基層法治建設等痛點與難點,見證了村民的淳樸與熱情,也感受到村干部對治理工作的專注、嚴謹。“田野調查讓我們走出校園,真切地了解到當前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的現狀,獲得的一手資料對團隊接下來的研究是有力的數據支撐。”郭余豪說。
“田野調查是理解中國社會的一把關鍵‘鑰匙’。深入農村,調查‘三農’,對研究學者來說,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的;對學生來說,也是單純的課堂教育所無法替代的。”金麗馥表示,新時代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既要著眼于“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也要與鄉村振興、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等戰略政策有機結合,但同時這又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偉大工程,必須通過一線調查對其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問題背后的影響因素等進行深入分析,并嘗試探索出相應的制度供給,才能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年9月10日
文章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861540/672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