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粗l射直播畫面,江蘇大學2019級研究生何麗芳、方鈺難掩激動的心情。作為江蘇大學“吳仲華班”的第一屆碩士生,他們參與研發的中國空間站燃燒科學實驗系統,將隨夢天實驗艙一起,于今年9月發射到太空,和目前在軌運行的天和核心艙對接。
他們的名字將被發射至星辰大海
“簡單來說,未來會有很多科學家需要在太空里做實驗,我們參與研發的系統就是為這些實驗提供支持?!狈解曊f。
3年前,何麗芳、方鈺不敢想象自己能離中國航天那么近,能成為天宮空間站燃燒科學實驗載荷的主要參研人員。他們從團隊10多名學生中脫顆而出,作為僅有的兩名學生代表,名字被印刻在系統零件上,將隨系統一起發射至空間站。
2020年,江蘇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設的“吳仲華班”正式開班,何麗芳、方鈺在內的近20名研究生成功入選,進人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進行為期兩年的聯合培養。
進入研究所前,流體中心研究生何麗芳主要研究激光粒子圖像測速技術(PIV),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研究生方鈺主要研究納米替代燃料應用。關于航天,關于燃燒,他們幾乎一無所知。
從基礎科學研究到國家重大工程研發的巨大轉變,他們一度很難適應。然而,隨著對空間站燃燒科學實驗系統認知的加深,他們漸漸融入團隊。系統總設計師、研究所導師鄭會龍也開始給兩人分配任務。重新撿起機械設計、工程制圖、機械加工等基礎學科知識,他們體會到基礎科研和國家工程項目之間的巨大差別。
但看到身邊人都在為國家航天事業廢寢忘食時,一種使命感瞬間涌上心頭,“我很幸運,能參與響當當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深感責任重大。”方鈺感慨地表示。
試驗過程一波三折,重復做了多次
燃燒科學實驗系統是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內的一臺重要科學實驗載荷,其系統復雜,研發技術難度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何麗芳和方鈺接到的第一項任務便是通過試驗驗證燃燒室的密封、保壓和耐壓性能。
“每一次試驗都要花費近半天進行準備,而試驗過程也一波三折?!狈解暬貞洠麄冇龅竭^燃燒室艙門泄露、光窗玻璃爆炸、設計的密封零件漏水等等。每一次試驗失敗都意味著一天的努力付諸東流,如今他們都記不清重復做了多少次試驗。
去年3月,導師讓方鈺負責研制供航天員在地面學習使用的燃燒科學實驗系統訓練模擬件。方鈺既興奮又緊張。他只身一人前往青島進行系統總成裝配,每天早出晚歸,沒有休息日。但一想到這是給國家航天員使用,他就渾身充滿力量?!盎蛟S將來他們奔向無垠的宇宙時,也能順帶將我們留在上面的一絲氣息帶進那片星辰大海?!?/p>
今年5月,方鈺負責的燃燒料學實驗系統訓練模擬件成功安裝到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的地面空間站中,未來將成為航天員學習系統操作的主要平臺。
何麗芳從去年5月起擔任團隊的協調調度員。每天與近20家外協單位負責人以及本團隊同事進行溝通,詢問每個子系統甚至每個零件的研發進展?!懊客?1點后上報工作進度,總體老師都會立刻接收并給出指示,每每這個時候都能感受到是所有人在一起戰斗,工作也更有干勁?!焙嘻惙颊f。
去年9月,何麗芳因一次出差被告知需要隔離,想到自己負責的系統材料相容性驗證,她果斷決定將實驗設備和材料搬至隔離酒店,環境雖艱難,但她依舊在截止日期前順利交出了報告。
經常出差加班,兩年沒回家過年
在參與項目的兩年里,到機械加工廠盯產,到外協單位溝通項目,到實驗基地參與24小時輪值試驗,到總體單位參加系統人機工效學評價……經常出差加班的何麗芳、方鈺已兩年沒有回家過年。
方鈺清楚記得,去年除夕前夜,他們與團隊成員一直裝配調試到凌晨4點,在忙碌的工作中迎來一年的最后一天。盡管思鄉情切,但工作依舊要繼續,在團隊成員的密切配合與不懈努力下,燃燒科學實驗系統正樣件終于在除夕當天完成了機裝與基礎調試。
如今,回到學校參加完畢業答辯的兩人,下個月又將奔赴項目組。畢業后的何麗芳將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工作,而方鈺選擇在研究所繼續讀博。
文章來源:現代快報 2022年6月9日 A5
文章鏈接:http://dz.xdkb.net/html/2022-06/09/node_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