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61家江蘇民營企業,正式獲得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權。這是國內首次由省級層面系統性向產業鏈重點民營企業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限,標志著江蘇省在職稱制度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有了自主評審權限,我們可以‘量體裁衣’,精準選拔和培養人才,暢通員工職業發展通道,激勵員工投身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科技”)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錢蔣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江蘇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新舉措,為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推動民營企業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大助力。
記者了解到,這61家重點民營企業覆蓋江蘇“1650”產業體系全部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其中既有中天科技、沙鋼集團、南瑞繼保等“鏈主”企業,又有蜂巢能源、思必馳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擁有專業技術人才8.2萬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才僅占3.7%。這意味著,新舉措將直接惠及萬余名技術骨干。
職稱評定制度是我國專業技術人員評價的重要手段。江蘇此次改革將通過向重點民營企業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構建更加科學、公正、高效的職稱評定體系。
“此次下放的不是簡單的評審權限,而是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需嚴格履行“九步工作法”,包括成立職稱工作領導機構、制定不低于省標的評審標準、組建專家庫、制定評審辦法、組織申報審核等。評審委員會專家庫須包含不少于25名高級職稱專家,其中外部同行專家占比不低于20%,確保評價專業性和公信力。
該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此次改革突出三大創新:一是建立“產業需求導向”評價標準,獲得自主評審權的企業可自主制定評審標準,重點考察人才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工藝改進等方面的實際貢獻,對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關鍵核心人才開辟綠色通道;二是實行“雙備案雙監管”機制,評審標準、工作辦法需要報省級部門備案,省人社廳、工信廳通過飛行檢查、抽查巡查等方式強化監管;三是創新“職稱—薪酬—崗位”聯動機制,要求企業建立職稱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直接掛鉤制度,推動評價結果真正落地見效。
對此,江蘇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朱永躍教授認為,此次向產業鏈重點民營企業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是切實尊重企業用人主體地位、激發企業人才活力的關鍵一環。這有助于調動企業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提高企業人才評價的精準性、保障企業人才權益的落地性,推動企業進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機制,打造良好的企業人才生態系統。
他建議,相關部門在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要穩步擴大自主評審企業的數量、產業覆蓋面和評審專業類別,讓這一暖心的舉措惠及更多企業和人才。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2025年4月9日 3版
文章鏈接: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4/09/content_58717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