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4萬億斤,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暗覈r機裝備可靠性仍有待提高,高端智能大馬力農機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江蘇大學校長邢衛紅建議——加快打造國家級智能農機裝備創新中心。
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農機整機企業銷售超過了500億元,約占全國農機裝備銷售總額的20.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7%,以全國3.2%的耕地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對照江蘇聚焦“1650”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要求,邢衛紅認為:“應重點關注并加快解決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鏈創新能力與高質量發展需求匹配度不夠高、創新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不夠好、原始創新能力不夠強等問題,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集群融合式高質量發展?!?/p>
“智能農機裝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毙闲l紅建議,以國家正在布局的千億元農機裝備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為契機,著力打造我省農機領域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以農業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為主線,支持農機特色鮮明的江蘇大學牽頭爭創國家創新中心,著力做好江蘇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大文章”,培育國家級智能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爭創國家級智能農機裝備創新平臺,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在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方面,可大力支持江蘇大學創建國家級智能農機裝備創新平臺,加快研制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創新地圖。邢衛紅舉例:“可打造包括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數據中心、試驗基地等在內的農業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加大對農業芯片、智能農機裝備、精準農業作業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p>
優化涉農人才的培育體系,夯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人才根基。邢衛紅表示,應充分發揮農業工程優勢學科的作用,完善農業人才培養體系。以農業科技創新為導向,統籌涉農高校院所優質資源,依托重大項目或重大創新平臺,培養戰略性復合型產業人才。同時,制定專項扶持政策,釋放人才政策紅利,以“高精尖缺”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方向,創新人才引育方式,實施社會化引才獎補、柔性引才獎補、跟獎跟補等政策,全面推進人才工作市場化,助力江蘇成為農業科技領域頂尖人才的匯聚地。
文章來源:江南時報 2025年1月22日 1版
文章鏈接:http://jnsb.xhby.net/pc/con/202501/22/content_141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