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像師生,更像親人”“在毫不吝嗇地愛與被愛”……翻看江蘇大學管理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梁采瑩朋友圈的置頂動態(tài),大多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學。這里是她2022年作為江蘇大學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帶隊支教的縣城中學。她離開后,班上的不少同學對她甚是想念,常常問她什么時候再回來。“今年秋天,我?guī)У暮⒆觽兙鸵氤跞?,我想陪他們讀完初中”。在支教一年后,她又再次選擇前往當?shù)刂Ы獭?/p>

梁采瑩給孩子們上課
砥礪奮進,從震區(qū)少年成長為支教青年
6月12日,江蘇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崗前培訓結業(yè),梁采瑩出現(xiàn)在支教團出征儀式上。時隔一年,她將重回大板四中,再次開啟一年的支教工作。
梁采瑩是四川綿陽人。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由于距離震中較近,她家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裂縫。之后的一個多月里,她和家人只能居住在小區(qū)空地上搭建的簡易帳篷里。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質特殊,那段時間,媽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爸爸則帶著年僅8歲的她,在機場和災區(qū)一線接送外地的援助物資。
“在受災最嚴重的北川,我看到身著紅馬甲、臂戴紅袖標的紅十字會志愿者,他們逆行的身影至今難忘?!蹦嵌螘r間里,梁采瑩跟著爸爸成為了一名小志愿者,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瞬間,而志愿服務的種子也在她心里生了根。
2018年,梁采瑩考入江蘇大學。她加入了校紅十字會、大學生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領航”志愿服務宣講團,組織開展初級救護員培訓、應急救護技能培訓、防艾同伴教育等20余場,累計捐獻全血3600mL,獲評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優(yōu)秀組織者、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之星”。
大學期間,梁采瑩的實踐足跡遍布5?。▍^(qū))13地的鄉(xiāng)村田野、城市社區(qū)。在黑龍江,她聆聽東北抗聯(lián)的英雄事跡,感悟革命先輩的精神偉力;在新疆、西藏,她參與紅十字會應急救護訪談工作;在內蒙古,她響應團中央“大國邊疆 青春聚力”號召,見證新時代祖國的大美邊疆。
“祖國邊疆有很多美麗的地方,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扎根西部、建設邊疆。”本科畢業(yè)之際,梁采瑩選擇加入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奔赴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學,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一年陪伴,是老師更是“知心人”
大板四中初一年級有14個班,梁采瑩擔任其中3個班級的政治、英語2門課的教學任務,一年里,她的教學時長累計超過700課時,開展線上線下家訪10余次、素質活動20余場。而更令她驚喜的是,她教的兩個班政治在年級測試中分別考出了均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績。
從第一次和孩子們見面時掩飾內心的局促,到熟絡后孩子們大聲喊出“老師,我愛你”;從第一次喊“上課”時的緊張,到熟練后游刃有余地掌控課堂節(jié)奏……梁采瑩坦言,一年支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日復一日,這位來自遠方的支教老師,也慢慢變成了孩子們信賴的伙伴。
在梁采瑩的支教日記里,記錄著一個叫小煊的孩子。這個總是躲在角落里悶悶不樂的孩子,卻在梁采瑩面對巨大壓力時,默默溫暖著她。梁采瑩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應著小煊無聲的關心。梁采瑩發(fā)現(xiàn)小煊上課看不清黑板,便帶他去配眼鏡;他不小心摔跤了,梁采瑩找來針線幫他縫上破口的褲子?!八亲⌒I?,除了學習上的事之外,日常生活中能幫他的我就會盡量去做。”
還有一名學生,在離別之際,給梁采瑩手寫了一封四頁紙的信,信上寫著:“我不會忘記陰暗日子里你的照耀,頹廢日子里你的開導,在無數(shù)次被習慣忽略后你撲面而來的重視,你讓我第一次感到青春可以如此耀眼。”這些不僅是孩子的心聲,也是對梁采瑩一年守護的感激。
“回來后,有些孩子經(jīng)常會問我什么時候再回去,很想我,剛好今年秋天,我?guī)У暮⒆觽兙鸵氤跞耍蚁肱闼麄冏x完初中?!绷翰涩摫阍俅渭尤肓酥Ы虉F,作為一名支教大學生,她相信成長和陪伴是雙向的。
耳濡目染,成年禮收到的禮物是黨員徽章
成年禮那天,爺爺親手交給梁采瑩一枚黨員徽章。在她的心中,爺爺就是榜樣。她的爺爺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一師的“防化偵察標兵”,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駐守在新疆的戈壁灘上。
在大學里,梁采瑩早早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經(jīng)過一系列考察程序,她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并在黨史學習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
梁采瑩參加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
2021年3月,經(jīng)過層層選拔,梁采瑩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江蘇省僅五名),同來自全國一百所高校的優(yōu)秀大學生代表一起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光輝歷史。她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優(yōu)秀選手、江蘇省青年志愿者黨史學習標兵等稱號。
上過央視,參加過聯(lián)合國青年外交官項目,梁采瑩還獲評過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江蘇省“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江蘇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江蘇省青年志愿服務事業(yè)貢獻獎以及校三好學生、十佳青年學生、“明德”校長獎章等。
在江蘇大學的近2000個日夜里,梁采瑩的身上有過許多“標簽”。如今,“青年志愿者”儼然成為其中最閃亮的一枚。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梁采瑩接過祖輩的接力棒,把汗水灑向邊疆熱土、把青春留在祖國需要的地方。邊疆,成為了她青春里最美的詩和遠方。
文章來源:現(xiàn)代快報 2024年6月14日 C6版
文章鏈接:http://dz.xdkb.net/html/2024-06/14/node_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