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5日,第十三屆中日韓暑期創新工程設計項目(簡稱SPIED 2025)在我校舉辦。來自中國江蘇大學、安徽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北京郵電大學,日本山口大學、日本工業大學,韓國仁濟大學、韓國群山大學、韓國忠北大學、韓國韓巴大學等11所高校的114名師生參加活動。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任旭東、蔡英鳳出席活動。


SPIED創新項目旨在通過“學術研討、項目共創、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為三國青年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本屆SPIED項目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創客教育方法,7月中旬,國際教學團隊將參賽學生混合編成18個隊;7月下旬至8月中旬,教學團隊組織各小組以“智慧方案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開展頭腦風暴,構思創意課題,在線論證課題可行性;8月18日至25日,小組成員在我校進一步完善創意設計,并利用3D打印、樹莓派、Arduino套件等器材完成作品制作。


在成果路演現場,各團隊通過PPT展示、產品原型演示、模擬場景推演等形式,全面呈現共創成果。由三國教師組成的專家評審團從項目的“創新性、實用性、團隊協作、國際視野”四個維度對成果進行打分,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項、金獎3項、銀獎6項、銅獎8項。其中,由我校與日本山口大學、韓國韓巴大學等日韓高校聯合組建的團隊憑借“太陽能漁獲帽”“智能降溫傘”“AI智慧斑馬線”項目,包攬全部3項金獎。
此次活動亮點紛呈、成果豐碩。一是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各項目組在文獻查新分析、模型設計優化等方面廣泛引入AI元素,多項課題成功運用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體現出較強的技術創新性;二是突出學科交叉融合特色,來自不同國家、學科專業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學生圍繞項目主題開展深度合作,在提升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增進了跨文化理解與友誼。
活動期間,來自日本、韓國的教授還參觀了我校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學院本科生實驗室及機械工程學院智能柔性機械電子實驗室,三方圍繞國際化實踐課程建設、學生聯合培養與科研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達成多項合作意向。未來將以中日韓創新工程系列項目(SPIED、CEDC)等為依托,持續推進各項合作落實落地、走向深入。
此次活動是我校在國際視野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路徑上的重要實踐,有效促進了學校與國內外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等領域的深度聯動,彰顯了學校在國際教育合作與創新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為。(國際處 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