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敢于迎接當今之黑白,并勇于改變之人。”史懷哲在《敬畏青年》中如是說。青年是在時代激流中以愛國為底色,以奮斗為號角,以國家發展為使命的中堅力量。在祖國山河無恙中健康成長的青年,理應端正姿態、認清現狀,以愛國作為青春底色,爭創輝煌未來。
青春的底色是無窮可能,青年應以無盡青春追求理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將走上建設祖國、保護祖國的崗位,肩負起護國強國的重任。每個人的夢想都煥發著不同的光芒,重要的是當代青年應具備個體意識、家國擔當。古有孟子的“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張載的“橫渠四句”。現如今,青年應以愛國為底色,以奮斗為支點,為時代復興助力;青年更應有“仰天大笑出門去”的銳氣、“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氣、“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霸氣,共同奏響時代強音。
青春的底色是愛國,我們要有遠大志向,要不甘平凡,而不應郁郁沉淪、迷失自我。秋瑾烈士說:“畫工須畫云中龍,為人須為人中雄。”我們要以自我光亮,照亮前行之路;要以自我燃燒,溫暖他人。以新發硎之利刃,展鴻鵠高飛之志,發掘自身的無限可能,以無盡的青春去追求理想,呼吁更多的人向前,再向前。
青春的底色是愛國,青年應以無盡青春奉獻于社會。翻閱著歷史的卷帙,不禁沉思,如今的河清海晏,究竟緣何?天地之間自有英雄之氣,愛國之心,可以成大事者,皆是卓爾不群之人,這種英雄氣一脈相承,貫通今古。毛澤東自27歲接觸《共產黨宣言》起,馬克思主義便如一塊磐石,在心中久久矗立,他堅定地走在馬克思主義道路上。正是這般堅定的信念,為中國的崛起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中國的發展,步步至今。究其原因,是他一直堅守正確的信仰,將自己的青春奉獻于偉大事業,盡己之力奉獻于社會。
吾輩少年,正處于紅日初升之時。作為時代的答卷人,重大任務正落于我們肩頭。青年能做些什么?正如史鐵生那句“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存,不屈的斗爭卻不可須臾或缺”,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迎接時代挑戰,重塑時代精神版圖,這是我們所有人共同背負的責任。青春有夢,愛國是底色。新時代青年要胸懷“國之大者”,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時代新人。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我們生于紅旗之下,生長于春風之中,愛國有我,報國有擔當,我們要以無盡青春奉獻于社會,以無盡青春追求理想,以無盡青春成就自我。
(來源:江蘇大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