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和15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相繼落下帷幕。在今年“兩會”期間,教育話題熱度不減,江蘇的代表委員們在參政議政中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記者以“您的教育關鍵詞”為題采訪了多位江蘇全國人大代表,記錄下他們的精彩觀點。這些觀點或謀劃新思路,或尋求新作為,無不閃現著人大代表們為實現教育強國夢出謀劃策的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校長易紅的教育關鍵詞“評價改革”——
作為一所以工科為特色的大學,東大將大膽改革,把對教師的價值導向從重視論文發表轉變為重視創新創業。同時,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作為評價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高校要有一群“不安分”的科技人才,學校要為他們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和鼓勵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氛圍。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的教育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
任何工作都必須靠人來完成,要創新必須先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目前創新人才培養還有一些難點,創新活動還沒有完全做到“四個對接”。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同部門出臺的政策可能會相互制約,因此制定政策時應該首先考慮到這個問題。同時,要營造良好的氣氛,要讓企業覺得“創新”而非“山寨”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工學院副院長張紅的教育關鍵詞“教育投入”——
2014年全國“兩會”我提出了“加大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投入的建議”,雖然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答復,但是并不十分令人滿意。今年,在調研和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我繼續對此進行“追問”。但是,相關部門給出的答復還不夠具體,目前的規定也不夠剛性。我建議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撥款的省級統籌要變成一個剛性的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大學校長袁壽其的教育關鍵詞“讀書”——
高校圖書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是很值得推動的一件事。但對于學校來說,必須首先考慮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因此開放的方式、在何種程度上開放,必須先進行調研。我覺得可以先開放一部分,或者市民辦理借書證,但不在圖書館內閱覽。這樣學生可以有專門學習的地方,公眾也能享受到高校圖書館豐富的圖書資源,讓高校的圖書流動起來,讓更多人享受到。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亞萍集團董事長陸亞萍的教育關鍵詞“環境教育”——
要把環境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真正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實現環境保護常態化。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長期性艱巨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需要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一方面,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高度覺醒,對生態環境有很高的期盼;另一方面,公眾自身的生態文明素養亟待提高,保護環境還沒有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把環境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就是要把環境保護變為國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大事,要有長期堅持的精神準備。希望通過一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努力,讓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理念成為常態。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外國語學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的教育關鍵詞“未成年人保護”——
過去6年,我持續關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除了在省內走訪調研,我還專門收集了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我的修訂建議主要集中為四個方面,包括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其中最關鍵的是家庭保護。我國的法律要求監護人不能缺位,而現在有些父母不能很好地履行監護責任,而是將這個責任推給老人,因此這方面法律一定要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