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大學校長袁壽其(右),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繆協興(左)在新華報業全媒體全國兩會直播室。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提升質量”,那么,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教育的始終,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光明日報》記者鄭晉鳴
嘉賓
袁壽其: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大學校長
繆協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主持人:
鄭晉鳴: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
主持人:今年兩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提升質量”,完全契合當前人們對人才的要求和期盼。今天把兩位嘉賓請來,主要是請你們談談如何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袁壽其:這幾年,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一些講得好的優秀教師,請他們做示范。在教學方法上,怎么樣順應90后年輕人的接受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講給他們聽,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照本宣科也非常重要。學校還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及時推送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與典型事例,讓大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持人:繆校長,您是長期從事艱苦行業教學工作的,一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煤礦井底下。使你的學生能夠下到礦井底下去,靠的是什么?
繆協興:煤礦工程需要大量時間下井,只有了解井下的情況才能解決問題。所有學生都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事艱苦行業的人這方面要更加扎實一點。我始終認為大學是培養學生準確掌握辨別是非、學會正確思考的地方。
主持人:袁校長,現在不少學生不愛聽“兩課”,上兩課的時候干自己的事。你怎么看這個問題,為什么學生不愛聽?
袁壽其:這個現象在高校確實存在。我分析可能有這么一些原因:第一,兩課的教材是系統化的內容,理論性比較強,跟學生接受習慣有差距。第二可能是講課教師沒有講好,沒有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實際上內容都很好。
主持人:現在高校中間有這么一種看法,就是國外高校培養的中國學生更愛國,而我們自己培養的學生,沒有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國??娦iL你是怎么看的?
繆協興:我們在國內所見到的是部分體制缺陷,比如說一些人認為腐敗現象比較嚴重。在國外的孩子,他們從心底里面希望國家強大,在國外的華人能夠少受歧視,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強大的重要性。我們強調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這些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讓他們體會到。我講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我孩子在哈佛上學,本科學的物理學。哈佛有一個物理學非常有名的教授,孩子跟他去商量,就說導師我們跟你學習。這個老師居然說,我不跟你大陸的學生交流,這對孩子是一個打擊,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