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機器人自動滑行到了養殖池的正上方開始下料,下方的轉盤轉動起來,均勻地播撒投料,這是廣東恒興集團建設的智能水產養殖工廠的一幕。
這個面積1500平方米、水體800立方米的工廠,建設方案和技術裝備均由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院智能水產養殖裝備團隊提供,率先實現了國內工廠化水產養殖的智能化、高效化與綠色化。“經測算,和傳統的水產養殖工廠相比,耗電量和勞動力成本同時下降了30%,單位水體的承載力也提升了30%。”團隊負責人陳源教授說。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工廠化養殖還不到2%。“隨著水產養殖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綠色高效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從水田作業智能化裝備起家,以裝備見長,陳源意識到工廠化水產養殖裝備是農業裝備的一個洼地,同時也感受到這個風口,他決定要當吃螃蟹的人。
經過6年多的攻關,2024年底,智能水產養殖工廠正式在廣東恒興投入建設。今年3月,600萬尾魚苗正式進廠“入住”。
在工廠中,一軌共用的軌道式機器人是“大忙人”,負責對養殖環境、魚類生長狀況進行全方位監控,完成自動投喂、自動巡檢等多項操作;智慧養殖系統是“最強大腦”,一刻不停實時監測著數據,通過生物能量學模型精準計算出什么時候投喂、投喂多少的最佳方案;水質巡檢技術是工廠的“監督員”,集成了多種先進傳感器,實時監測水體中關鍵指標,一旦水質出現異常便立即發出警報;水處理設備是“環衛工”,循環利用養殖尾水,實現綠色養殖。工作人員只要通過后臺數據,就可以輕松管理整個工廠。
目前,陳源團隊擁有該系統的獨立知識產權,2024年已申請相關發明專利11項。
文章來源:江蘇科技報 2025年3月21日 A5版
文章鏈接: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9539/152742/1724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