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Tri-U)11日在江蘇大學舉行,標志著這一聯系中、日、東盟三方高校的跨國科創交流合作機制來到“而立之年”。

圖為研討會現場。江蘇大學供圖
據江蘇大學校長邢衛紅介紹,“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1994年由日本三重大學、泰國清邁大學和中國江蘇大學共同發起,首屆會議在日本三重大學舉辦,此后每年由各校輪流舉辦,隨著該會議影響逐步擴大,印度尼西亞茂物農業大學、中國廣西大學和泰國梅州大學分別于2011年、2018年、2022年舉辦過該會議。
“30年來,亞洲10多所高校近3000名師生參加過‘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邢衛紅說,本屆會議聚焦圍繞人口增長、食品安全、能源危機、環境退化、人工智能倫理與應用等前沿熱點問題展開研討,對于推動文化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待與會專家學者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面向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聚焦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前沿問題,暢談新觀點、分享新成果,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領域融合創新的新路徑、新模式。

圖為長谷川綾子在會上致辭。江蘇大學供圖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新聞文化部部長長谷川綾子在致辭時說,“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參與的各國人員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希望大家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機會,建立友誼、增進交流、推動發展,取得更多令人難忘的成果。
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參贊、二級巡視員孫曉琳說,走過30年風雨歷程的“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不僅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增進各國青年學者間理解和友誼的重要紐帶。“30年來,數以千計的青年才俊從這里啟航,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文化交流等領域為推動地區合作與全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天會議上,大會主辦方為廣西大學郭宇路等頒發“30年發展貢獻獎”,江蘇大學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壽其等獲“30年杰出貢獻獎”。

圖為“30年杰出貢獻獎”獲獎者,右二為袁壽其。江蘇大學供圖
袁壽其認為,“三國三校”是一把打開時代之門的鑰匙,始終關注“人口、糧食、能源、環境”等全球性議題,并逐步擴展到生態、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開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門;“三國三校”是一部攀登國際化高峰的梯子,推動江蘇大學與66個國家和地區的252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合作關系,學歷留學生規模近2300名,連續7年位居江蘇省首位,并以A等優秀成績通過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再認證;“三國三校”還是一張可持續發展的名片,通過樹立國際培訓品牌,培養了大量農業機械管理人才。
本屆研討會上,青年學生們積極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來自亞洲各地的同齡人深入探討,激發了新的靈感和思考。
文章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4年11月12日
文章鏈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275287?d=134dad8&channel=weixin&time=173147558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