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波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十周年。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市,進農家、問民需、談生產,強調“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寄語“鎮江很有前途”。
十年來,鎮江市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著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大力度創新,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圖景。特別是在過去一年,鎮江市持續推進產業強市“第一戰略”,加速構建“四群八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發展的步伐走得堅實,源于鎮江市以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推動“第一戰略”落實見效。與此同時,翻看2023年鎮江市農業農村發展成績單:全年新增高標準農田4.4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新增市級“戴莊經驗”試點村16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1%,增幅位列全省第六、蘇南地區第一……農業切實成為了有奔頭的產業。
名城育名校,名校潤名城。江蘇大學地處鎮江,城市為高校發展提供了滋養的沃土。近年來,鎮江市與江蘇大學攜手推進名城名校協同躍升,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學校與全市企事業單位累計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千余項;新建“智能農機與車輛產品檢測研究院”“句容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研究院”等一批校地校企合作創新平臺;對口支持句容農業發展,助力其獲評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光榮使命和對鎮江的殷殷囑托,鎮江市連續四年圍繞產業強市召開“新春第一會”,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兩篇大文章,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新的一年,一方面,我們期待鎮江市持續解決好科教資源“用”的問題。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創新人才“蓄水池”和創新成果“供給庫”作用,把產業真需求、技術真難題凝練為產學研合作項目,抓好更多與鎮江產業布局高度契合、面向市場有競爭力、能轉化有效益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進一步用好江蘇大學等駐鎮高校的學科特色和智力優勢,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鎮江市農芯人才培育、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和新興產業高地。另一方面,我們期待重點解決好產業發展“新”的問題。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鼓勵“鏈主”企業、“頭馬”企業通過“揭榜掛帥”與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面向產業前沿的研發,用“創新之水”澆灌“科技之花”,結出更多“產業之果”。江蘇大學的發展根植于鎮江,學校也將更加主動地對接鎮江經濟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培養優秀人才主陣地、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生力軍和服務決策咨詢智囊團作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實踐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呈現出更多的生動場景,讓“有前途”的日子更有奔頭。
(作者為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2024年3月5日 16版
文章鏈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3/05/node_16.html#content_13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