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爺爺,如今我也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了,您知道嗎?”“現在?距離我走上革命道路80多年了。那可是久遠的回憶啊……”
10月16日晚,在江蘇大學大禮堂,一場思政舞臺劇《王龍亭》、一次青年學生與王龍烈士的跨時空對話正在上演。王龍烈士家屬、江蘇大學王龍民兵排代表、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代表觀看了思政舞臺劇《王龍亭》排演現場。
該劇以鎮江市第一任市長王龍生平事跡為創作藍本,描摹他赤心報國、策反敵偽的英雄故事,講述了烈士穿越時空與當代青年王昱堯(王龍重孫、江蘇大學學生)在王龍亭相遇,回憶戰爭年代熱血青春的故事。
“同學們,看了你們表演,激動得我一直流淚,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劇。”王龍烈士的大女兒、96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王峰奶奶在現場觀看,并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追隨父親的腳步,參加革命的經歷。
現場學生圍圈聆聽,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比查閱任何資料都更真實、更震撼。”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研究生王子豪難掩激動之情。
談及參演舞臺劇《王龍亭》的感受,扮演烈士重孫的李安哲說,當演出進行到最后一幕,自己與同學們一起站在亭子前宣誓時,一種感動之情由心底翻涌而起,他會用心傳承好、弘揚好英烈精神。
“創作、排練這部劇花了將近13個月,克服了學生時間難以集中、舞劇與現實沖突、學生角色反復調整等諸多困難。”江蘇大學戲曲傳承基地負責人馮磊告訴記者,這次試演還有很多次要人物和支線情節未能展現,正式公演的45分鐘完整版會讓師生看到更立體更完美的烈士故事。
據了解,王龍亭在江蘇大學校園東北部的山坡上,是為紀念鎮江市第一任市長王龍為鎮江抗戰勝利流血犧牲而建,是全省不多的位于大學校園里的紅色資源。
江蘇大學用活校園紅色資源,創設“江大思政驛站”品牌,以王龍亭為載體,創作思政舞臺劇,讓師生在表演中感受革命者舍生忘死的家國情懷,在藝術觀賞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江蘇大學創新思政教育,講好紅色故事,這次以戲劇的形式講授思政課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后續學校將打造更多的紅色精品文化項目,讓廣大師生感受更真切、更鮮活的歷史文化。”江蘇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黨委統戰部部長吳麟麟說。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年10月19日